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

橫帶人面蜘蛛

橫帶人面蜘蛛,胸部黑色具黃色的邊,腹背黑色有5條黃色橫帶,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,北、中部地區較多見。


↑橫帶人面蜘蛛(雌),腹面近末端有紅色斑。


↑橫帶人面蜘蛛(雌),腹背黃色具黑色橫紋帶。


↑橫帶人面蜘蛛(雌),天羅地網。

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

大冠鷲

大冠鷲是屬於蛇鷲(Serpent Eagle)的一種,主要以爬蟲類為食,特別是蛇。也吃鼠類及鳥類。


↑喜歡在邊緣的突出棲枝上等待地面上或樹叢中的蛇類出現,然後短距離的飛撲獲取獵物。


↑體色為黑到深棕色,胸腹有白色斑點,頭頂有羽冠,嘴、腳、腳趾黃色。


↑飛行時翼面下接近末端的白色翼帶及尾羽白色橫帶是最大的特徵。


↑看到有人接近時,會趕緊離開,飛到安全的地方。


↑大冠鷲。


↑大冠鷲。

大冠鷲也是最能適應人類開發環境的野生動物。在山區各種道路、小徑、石階、墓園、茶園、果園等都是蛇類棲息的新好環境。在這些空間內無長草、灌叢的阻擋,以利其獵食。正因此,大冠鷲也連帶受惠。

台北樹蛙

台北樹蛙,特有種,平常居住在樹上或樹林底層,繁殖期時才會遷移到樹林附近的靜水域,並在靠近水邊的草根、石縫或落葉底下挖洞鳴叫。

繁殖期在秋末及冬天繁殖。山區的繁殖期比較長,從10月到次年3月,平地一般從12月到2月。


↑以台北盆地周圍分布最多。


↑主要分布於山區附近的果園、樹林或農耕地等靜水域。


↑皮膚光滑沒有顆粒。腹側黃色,有些細小的褐色斑點。


↑瞳孔水平狀,虹彩黃色。鼓膜不明顯,顳褶明顯。


↑前肢背面綠色,外側白色皮瓣明顯。


↑指間有微蹼,指端吸盤黃色。


↑股部內側黃色有許多褐色小斑點。趾間蹼及趾端吸盤發達。


↑蝌蚪灰褐色,身體橢圓形,尾細長,散佈許多淺色細斑點。

百香果

百香果為西番蓮科多年生蔓生植物,原產地於巴西,於日據時代由日本人傳入台灣試種,因缺乏事廣栽培,久而久之就淪為低海拔山區之野生植物,百香果花蕊眾多,花朵盛開時像時鐘表面之刻劃,日本人稱為「時計草」,而本省人則引用其意思,稱為時鐘果。

一九六○年,台鳳公司製成果汁,取名為百香果汁,之後逐漸有人引用其名稱,至今已變成通俗化的名字。


↑百香果,正面照。


↑百香果,側面照。


↑百香果,開花之後的花萼。


↑百香果,開花之後的結果。

竹紅弄蝶

竹紅弄蝶,主要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,常見於有太陽的草叢,吸食花蜜。


↑竹紅弄蝶。


↑竹紅弄蝶。


↑竹紅弄蝶。

野牡丹

野牡丹,生於低海拔以下的山坡竹林下或開闊的灌草叢中。是常見的植物。


↑野牡丹,開花,花瓣5枚,紫紅色。


↑野牡丹,花苞有毛茸,花萼筒壺形。


↑野牡丹,果實,蒴果罈狀球形。


↑野牡丹,開花,花瓣5枚,紫紅色。


↑野牡丹花下也....。


↑野牡丹葉下暗藏危機。


↑野牡丹花上的螞蟻。


↑野牡丹花上的金龜子。

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

棕長腳蜂

棕長腳蜂,體色紅褐色,從頭部至腹部為單純的紅褐色具光澤,前胸背板無斑,腹背具淺黑色的斑紋。


↑棕長腳蜂,獵捕食物帶回巢裡餵幼蟲。


↑獵物是構月天蛾幼蟲,體色變綠色具粗糙的顆點及斜紋,寄主構樹以葉片為食。


↑棕長腳蜂。


↑棕長腳蜂。


↑棕長腳蜂。


↑棕長腳蜂。


↑棕長腳蜂。


↑棕長腳蜂。


↑棕長腳蜂。


↑棕長腳蜂。


↑棕長腳蜂。

灰鶺鴒

灰鶺鴒是常見的冬候鳥及過境鳥,牠們幾乎出現於各種濕地環境:山間溪流、水田、河口濕地都有機會聽到牠們清脆而連續的叫聲。牠們多以水邊活動的昆蟲為食,因此常可觀察到這些小傢伙們一面晃著長尾巴,一面沿著岸邊小跑步地追逐小蟲。


↑灰鶺鴒,胸至腹部為黃色,腳黃褐色。


↑灰鶺鴒,身形纖長,頭至背大致為鼠灰色。


↑灰鶺鴒。


↑灰鶺鴒。


↑灰鶺鴒,喜歡在水域或潮濕的地面活動。


↑灰鶺鴒。

↑灰鶺鴒,停棲時會不停上下擺動尾羽,飛行呈波浪狀,並同時發出「唧、唧、唧」叫聲。